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论内蒙古生态小说书写的三个维度
  •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生态小说创作数量增长显著,在生态思想的阐释方面,与当代中国生态小说价值取向趋同;在书写路径的选择方面,回望式书写、寓言化写作、“诗性智慧”表达等三个维度表现突出,体现着民族传统的特质,但因固有创作思维难以超越,影响了小说经典化。
  • 刘亚利(蒙古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12-118  共有 238 人次浏览
  • 阿来作品中的自然生态观探寻
  • [摘要]藏族作家阿来创作了很多具有独特个性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学作品。从阿来所生活的藏地边缘社会环境、阿来在求学时代及创作初期所接触的各类书籍和知识,以及阿来作品中具体情节、物象的隐喻或象征分析,可以探寻到阿来的创作理念和自然生态观。
  • 栗 军(满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19-124  共有 299 人次浏览
  • 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 [摘要]数字语音时代的来临,使基于口语的相关文艺样态得以复兴。新时代语音-口传文艺,在视觉-音频传输中彰显了强大能量,突破了书面文学独占局面。这种后现代式颠覆,让我们返回前现代民族民间史诗等口头传统,形成对口头诗学的再认识。口头传统表现出时间相关性,并在历史时间性上呈现出双向的复述,即代代相传过程中活态创作的前行复述,以及力图追溯并忠实于原本的向后复述。口头传统虽难如书面文学一样遵循规范文本,却仍受制于“万变不离其宗”的古典思维。随着研究视域转向对复述者和听众的关注,口头传统的空间性,即方言叙事和本土叙事对传统进行的命名,为纵向的时间性传统观念增加了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横向维度,而这显然可以成为解答各种文化传统如何走进异域的可能进路。
  • 意 娜(藏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25-133  共有 288 人次浏览
  • 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以“僧伽降水母”为例
  • [摘要]自宋代起,淮河下游地区的“僧伽降水母”传说与另一个当地传说“禹擒无支祁”经常被共同讲述。水母传说并非由无支祁传说转变而来,而是具有独立的起源和本事,其与无支祁传说是嫁接关系,即两个不同文本由于名词混淆而产生了交汇。在此基础上,两传说围绕纪念物“圣母井”发生了合并。同时,二者另有各自分流并向附近地区辐射的传播路径。“合并—分流”模式既反映了纪念物在地方传说传播史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文人话语和民间讲述的密切互动与权力消长。
  • 朱佳艺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34-142  共有 256 人次浏览
  • “主位内聚焦—客位外聚焦”:叙事学双重视域中的傩戏
  • [摘要]傩戏属于虚构叙事,表演与观戏之间无绝对界限。其戏场空间在横向上以傩坛为中心,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同时在垂直配置上受到道教“三清、三界”的垂直配天说影响,形成一个多重虚构叙事世界,其中的神祇分属于不同的宇宙空间。观众在观戏时以多重世界构建的思维理解傩戏的空间结构,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理解傩戏的故事情节;其认知行为分别以“主位内聚焦”和“客位外聚焦”为主要观察模式。“主位—客位”见仁见智,“内聚焦—外聚焦”各取所需。
  • 廖明君(壮族)刘远峰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43-151  共有 225 人次浏览
  • 人与物的关系——解读格林童话
  • [摘要] “物转向”是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动向之一,以海德格尔“物化聚集”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代表。两者的研究都聚焦于物,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强调物的存在及人对物的依赖,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并质疑人类中心主义。借助“物转向”理论解读格林童话,可知童话已隐含了此种人与物的关系及物的潜在意义。其中,物不仅是帮助童话主人公实现愿望的工具,而且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反客为主,积极主动地展示我,甚至阻挠人的行动,表现为“物的阴谋”“物的反抗”。童话反映了物对存在的建构意义及对人的塑造功能。
  • 丰卫平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52-160  共有 267 人次浏览
  • 多民族互构:毛衣女故事的演进与流布
  • [摘要]毛衣女故事是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早期形态。在流变过程中,该故事一方面嫁接或羼入两兄弟故事、牛郎织女传说、七仙女传说,和七夕文化逐步关联;另一方面也不断孳乳或变异,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各种繁复的故事情节和类型。毛衣女故事成为各民族共感、共情与共鸣的重要文化载体和精神纽带,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 刘爱华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61-168  共有 399 人次浏览
  • 过番歌:移民史、苦难记忆和文化传播
  • [摘要]过番歌是近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居民赴海外务工、移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民间歌谣,承载了民众的过番经验。过番歌谱写、讲述了两种不同的历史故事:一种是“港主”黄乃裳南洋拓荒、回馈乡梓的爱国事迹;另一种以番客的过番难、生存难编织成民众的苦难记忆,以此彰显“劝君莫过番”的劝世主题。在“离散的聚合”移民模式中,过番歌是民众生活的自我独白和情感宣泄,代表了民族文化落地生根的过程。这种珍贵的口头文学也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重要的民间印记。
  • 李朝霞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69-176  共有 271 人次浏览
 1  2